刺禁论
上一章 下一章黄帝问曰:愿闻禁数。
岐伯对曰: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鬲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旁,中有小心。从之有福,逆之有咎。
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刺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刺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刺中肺,三日死,其动为欬。刺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刺中胆,一日半死,其动为呕。
刺跗上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面中溜脉,不幸为盲。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刺舌下中脉太过,血出不止为瘖。刺足下布络中脉,血不出为肿。刺郄中大脉,令人仆,脱色。刺气街中脉,血不出为肿鼠仆。刺脊间中髓,为伛。刺乳上中乳房,为肿,根蚀。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欬逆。刺手鱼腹内陷,为肿。
无刺大醉,令人气乱。无刺大怒,令人气逆。无刺大劳人,无刺新饱人,无刺大饥人,无刺大渴人,无刺大惊人。
刺阴股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客主人内陷中脉,为内漏,为聋。刺膝髌出液,为跛。刺臂太阴脉,出血多,立死。刺足少阴脉,重虚出血,为舌难以言。刺膺中陷中肺,为喘逆仰息。刺肘中内陷,气归之,为不屈伸。刺阴股下三寸内陷,令人遗溺。刺腋下胁间内陷,令人欬。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满。刺腨肠内陷,为肿。刺匡上陷骨中脉,为漏为盲。刺关节中液出,不得屈伸。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起源于轩辕黄帝,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一般认为集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8条名句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疾。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