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玉帝青辞 进医书表 当明经络 须识扶阳 住世之法 大病宜灸 三世扁鹊 时医三错 忌用转下 禁戒寒凉 要知缓急 五等虚实 黄帝灸法 扁鹊灸法 附∶窦材灸法 伤寒 伤寒四经见证 太阳见证 阳明见证 太阴见证 少阴见证 伤风伤寒 挟食冷物 中湿 阴毒 老人伤寒 阴阳换气 伤寒谵语 伤寒衄血 劳复 汗后大便下赤水或脓血 汗后发噫 肺伤寒 疽疮 喉痹 虚劳 中风 疠风 风狂 口眼斜 破伤风 洗头风 牙槽风 水肿 臌胀 暴注 休息痢 内伤 霍乱 暑月伤食泄泻 痢疾 伤脾发潮热 呕吐反胃 痞闷 中暑 暑月脾燥病 两胁连心痛 消渴 着恼病 头晕 厥证 气脱 死脉见 腰痛 中风人气虚中满 老人两胁痛 疝气 吞酸 脾疟 胃疟 邪祟 怔忡 心痛 痹病 神痴病 下注病 脚气 足痿病 黄疸 黑疸 便闭 溺血 淋证 肠癖下血 阴茎出脓 肠痈 肠痔 膏肓病 噎病 咳嗽 咳病 失血 肾厥 脾劳 肾劳 头痛 眼病 梦泄 奔豚 肺膈痛 骨缩病 手颤病 老人便滑 老人口干气喘 耳聋 气瘿 三虫 蛊毒 痫证 妇人 子嗣 血崩 带下 乳痈 胎逆病 午后潮热 脐中及下部出脓水 妇人卒厥 产后虚劳 小儿 惊风 斑疹 小儿午后潮热 吐泻 面目浮肿 小儿咳嗽 溏泻 腹胀 水泻 胎寒腹痛 下血 牙疳 蝼蛄疖 秃疮 水沫疮 周身各穴 金液丹 保命延寿丹 大丹 中丹 三黄丹 四神丹 五福丹 紫金丹 全真丹 来复丹 草神丹 (神方)姜附丹 霹雳汤 救生汤 钟乳粉 荜澄茄散 半硫丸 渗湿汤 生姜半夏汤 附子半夏汤 平胃汤 太白丹 鹿茸丸 黄药子散 八风汤 八风丹 三五七散 蜜犀丸 白龙丸 华盖散 祛风散 当归柴胡汤 大通散 知母黄芩汤 当归芍药汤 四顺散 知母散 术附汤 截疟丹 良姜理中汤 建中汤 二圣散 八仙丸 浓肠丸 阿胶丸 桃花丸 如圣饼 珍珠散 少阳丹 中和汤 还睛丹 密蒙花散 拨云散 洗肝散 补肝丸 文蛤散 一醉膏 睡圣散 薄荷散 碧云汤 丁香丸 润肠散 菟丝子丸

其他同样精彩,等你来爱

金液丹

上一章 下一章

  (一名保元丹,一名壮阳丹。)

  余幼得王氏《博济方》云∶此丹治百种欲死大病,窃尝笑之,恐无是理。比得扁鹊方,以此冠首,乃敢遵用,试之于人,屡有奇效,始信圣人立法非不神也,乃不信者自误耳。此方古今盛行,莫有疑议,及孙真人着《千金方》,乃言硫黄许多利害,后人畏之,遂不敢用。亦是后人该堕夭折,故弃大药而求诸草木,何能起大病哉。余观今人之病皆以温平药,养死而不知悔,余以此丹起数十年大病于顷刻,何有发疽之说,孙真人之过也。凡我同志请试验之,自见奇效。

  此丹治二十种阴疽,三十种风疾,一切虚劳,水肿,脾泄,注下,休息痢,消渴,肺胀,大小便闭,吐衄,尿血,霍乱,吐泻,目中内障,尸厥,气厥,骨蒸潮热,阴证,阴毒,心腹疼痛,心下作痞,小腹两胁急痛,胃寒,水谷不化,日久膀胱疝气膨膈,女人子宫虚寒,久无子息,赤白带下,脐腹作痛,小儿急慢惊风,一切疑难大病,治之无不效验。

  舶上硫黄十斤,用铜锅熬化,麻布滤净,倾入水中,再熬再倾,如此七次,研细,入阳城罐内,盖顶铁丝扎定,外以盐泥封固八分浓阴干。先慢火 红,次加烈火, 一炷香,寒炉取出,埋地中三日,去火毒,再研如粉,煮蒸饼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或三十丸,小儿十五丸。气虚人宜常服之,益寿延年功力最大。一切牛马六畜吐食者,灌硫末立愈,一切鸡鹅鸭瘦而欲死者,饲以硫末。可以立愈且易肥。

  作蒸饼法

  清明前一日,将干面打成薄饼,内放干面,包裹阴干。


扁鹊心书

宋代窦材编撰于绍兴十六年(1146年)。托名扁鹊所传,故名。此书以重视经络和针灸疗法为特点。卷上介绍“黄帝灸法”“扁鹊灸法”及窦材灸法,在治法上比较强调扶阳,禁用寒凉之剂。卷中论及伤寒、阴毒、劳复、喉痹、虚劳、中风等100余种外感、内伤及临床各科杂病。卷下除续载部分病症外,“扁鹊神方”收有94方,分别介绍了其主治和服用法。其中相当数量的方剂不见于宋以前的医籍,并保留有我国较早的麻醉方剂—睡圣散,颇具参考价值。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