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序二 第一回 第二回 第三回 第四回 第五回 第六回 第七回 第八回 第九回 第十回 第十一回 第十二回 第十三回 第十四回 第十五回 第十六回 第十七回 第十八回 第十九回 第二十回 第二十一回 第二十二回 第二十三回 第二十四回 第二十五回 第二十六回 第二十七回 第二十八回 第二十九回 第三十回 第三十一回 第三十二回 第三十三回 第三十四回

其他同样精彩,等你来爱

第十三回

上一章 下一章

缉贼踪茶坊得信 感灵机古庙访仙

  却说李公听二人说得针锋相对,便用心细听。那个躺着的道:“我前日在李大脚家听曲儿,看见小白鲦赛张顺同了两个朋友在那里大乐,说这个仇报得痛快,可惜张富有倒霉。你想想,这不是小白鲦干的事么?”那个吃水烟的说道:“他报他娘的什么仇?”那个道:“你真是个没耳朵的,你知道他杀的是谁?就是华亭李官的儿子。因他哥儿们去年五月间抢娄湖宝兴当那一案,被李官拿祝单就是小白鲦赴水逃走,那张二麻子、李大丫头一大帮子都正法了。前几天,小白鲦在天河馆遇见李官的儿子,就一路跟去,干出这事。不想张富有竟替他抵了命,你说晦气不晦气。”

  李公听完这一段话,心中又惊又喜。喜的是正凶已有着落,果不出意中所料;惊的是自己险遭毒手,倒须加意提防。又想,不白鲦不知在什么地方,打算找他个下落;又因方才所说,却是与自己有仇,恐怕露出真情,倒反不便。只要有这小白鲦赛张顺这六个字,就不怕没处寻了,便想起身出来。回头看吴太,已烟迷睡着了。李公也不去理他,径自回寓。想起天妃宫道士的话,不禁悚然汗下。心中想道:“明日何妨再去问问这道士,必有个着落。”听谯楼已报二鼓,便脱衣歇息。又停了半天,吴太方才回来,见李公已安息,不敢惊动,便缩在被窝里睡了。

  次日天明,李公起身,看吴太正在好睡,便悄悄走出房门,到老裴房檐下轻轻咳嗽。老裴急忙披衣出来,李公附耳道:“正凶已有指名,就是小白鲦赛张顺。其人三十上下年纪,耳后有一个瘤。今日倘有来请治瘤的,必须设法拿祝”裴道运点头领会。李公仍回自己房内梳洗不题。

  看书的看到这一段,必定疑惑,说道:“李公在那茶馆楼上只听说是小白鲦赛张顺,并没有看见这个人,怎么对老裴说,就知道是三十上下年纪,并且耳朵后有一个瘤,仿佛亲临日睹的一般,难道李公能未卜先知?还是别有人告诉他呢?岂不是编这书的荒唐,前言不对后语么?”这其中有个缘故。李公在天河馆这个时候,刚刚出门,就碰见这个人盯住眼睛的看他,李公就疑心必有缘故。等到晚上开船的时候,这个人也来搭船,复又上去,这分明是看个实在的意思,李公因此心中更明白了。

  可巧第二日便遇见这桩事。李公是个大经济的人,处处用心,步步留意的,便拿这事瞧出了十分。心知必是错杀,就是不知道这凶手名字,所以叫老裴用医病哄动众人,原是打他耳朵后这个瘤上生发出来。不想昨儿个又听见这个实在消息,便印合得一毫不差。这就叫大人心细。常言说得好,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不然,船上这许多人,单单李公明白这个缘故?那个小白鲦要杀李公,偏偏会杀错了,杀了别人。倘若没有李公随事留心,那船家只好冤冤枉枉的抵命。倘若小白鲦不杀错,也便没有人破他的案。连这部书只好编这桩事,后来许多新鲜奇怪的公案都没有了,还能成这一大部书么?造化弄人,奇奇巧巧,曲曲折折,编书的只好随事敷衍。但看书的本为消遣,谁有工夫前后的体会,所以不能不将这关目表白一回。

  闲话少叙。且说李公回房,叫起吴太,嘱咐今只在裴道远左近来往,不可远离,以便临时帮拿凶手。吴太答应。李公专诚要访老道士,随便吃点干粮充饥,便出店门,往天妃宫而来。

  及到门前,只见庙门洞开,却不见道士的卦摊。一个伙工在那里扫地,李公便上前问道:“借光,铺办哥,贵庙有一位老师常在这门前占卦的,可在家么?”那伙工将李公看了一眼,停了笤帚,说道:“先生问的可是摆卦摊的老道。”李公说:“正是。”伙工道:“先生是姓李么?”李公道:“正是。因何知道?”伙工道:“说也奇怪,那老道不是个好人。昨儿交给我一封信说:‘明早有姓李的来找我,就把这封信给他。’哪知道夜里三更来天,把他的草棚放火烧了,带他的小童跳墙逃跑。累咱们大众挑水救火,忙到天亮。咱们当家的还要报官拿他呢!”李公道:“信在哪里?”伙工便从身边掏出递上。李公接来拆开一看,不觉吃了一惊。正是:完成旧约三生事,泄漏天机一纸书。

  要知老道士信中究竟是些什么话头,且听下回细细说来。


李公案

《李公案》是清代惜红居士创作的中篇小说,共三十四回。主要讲述了李公断案故事,情节新颖,加深了对案件侦察过程的叙述,打破了以往公案小说或严刑逼讯、或托梦示兆等熟套,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色彩。李公,双讳持钧,表字镜轩,辽东人氏。生得方面大耳,虎背熊腰。能文能武,惯使两柄熟铜流星锤,所向无敌,人称“铜锤李”。实指清光绪年间有“北直廉吏第一”之称的李秉衡。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