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王道篇 卷二·天地篇 卷三·事君篇 卷四·事君篇 卷五·问易篇 卷六·礼乐篇 卷七·述史篇 卷八·魏相篇 卷九·立命篇 卷十·关朗篇 叙篇 文中子世家 录唐太宗与房魏论礼乐 录关子明事 王氏家书杂录

其他同样精彩,等你来爱

叙篇

上一章 下一章

  文中子之教,继素王之道,故以《王道篇》为首。古先圣王,俯仰二仪必合其德,故次之以《天地篇》。天尊地卑,君臣立矣,故次之以《事君篇》。事君法天,莫如周公,故次之以《周公篇》。周公之道,盖神乎《易》中,故次之以《问易篇》。《易》者,教化之原也。教化莫大乎礼乐,故次之以《礼乐篇》。礼乐弥文著明则史,故次之以《述史篇》。兴文立制,燮理为大,惟魏相有焉,故次之以《魏相篇》。夫阴阳既燮,则理性达矣。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故次之以《立命篇》。通性命之说者,非《易》安能至乎?关氏,《易》之深者也,故次之《关朗篇》终焉。


中说

《中说》反映王通的思想,是有许多可贵之处的。王通在政治上,以恢复王道政治为目标,倡导实行“仁政”,主张“三教合一”,基本上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有进步性。在哲学上,王通致力于探究“天人之事”,围绕“天人”关系这个核心,阐述了他关于自然观、发展现、认识论和历史观等方面的思想,表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倾向和主变思想。► 25条名句
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自知者英,自胜者雄。
言不中,行不谨,辱也。
易乐者必多哀,轻施者必好夺。
吾于天下,无去也,无就也,惟道之从。
小人不激不励,不见利不劝。
内不失真,而外不殊俗
天下未有不学而成者也。
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
富观其所与,贫观其所取,达观其所好,穷观其所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