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 任长 品目 量才 知人 察相 论士 政体 君德 臣行 德表 理乱 反经 是非 适变 正论 霸图 七雄略 三国权 惧诫 时宜 钓情 诡信 忠疑 用无用 恩生怨 诡顺 难必 运命 大私 败功 昏智 卑政 善亡 诡俗 息辩 量过 势运 傲礼 定名 出军 练士 结营 道德 禁令 教战 天时 地形 水火 五间 将体 料敌 势略 攻心 伐交 格形 蛇势 先胜 围师 变通 利害 奇正 掩发 还师

其他同样精彩,等你来爱

教战

上一章 下一章

  孔子曰:“不教人战,是谓弃之。”故知卒不服习,起居不精,前击后解,与金鼓之音相失,百不当一,此弃之者也。故领三军,教之战者,必有金鼓约令,所以整齐士卒也。

  教令操兵起居,旌旗指麾之变。故教使一人学战,教成合之十人。十人学战,教成合之百人。渐至三军之众。

  大战之法,为其校阵,各有其道。左校青龙,右校白虎,前校朱雀,后校亥武,中校轩辕。大将之所处,左锋右戟,前楯后弩,中央鼓旗,兴动俱起。闻鼓则进,闻金则止。随其指麾,五阵乃理。

  (夫五阵之法,鼓旗为主。一鼓举青旗,则为曲阵;二鼓举赤旗,则为锐阵;三鼓举黄旗,则为圆阵;四鼓举白旗,则为方阵;五鼓举黑旗,则为直阵。曲阵者,木也;锐阵者,火也;圆阵者,土也;方阵者,金也;直阵者,水也。此五行之阵,展转相生,以为胜负。凡结五阵之法,五五相保,五人为一长,五长为一师,五师为一帅,五帅为一校,五校为一火,五火为一橦,五橦为一军,则事备矣。

  夫兵之便,务知节度。短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给粮牧,智者为谋主。乡里相比,五五相保。一鼓正立,二鼓起食,三鼓严办,四鼓就行。间闻听令,然后举旗出兵,随幡所至也。)。

  故曰: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部曲为分,什五为数。);斗众如斗少,形名是也(旌旗曰形,金鼓曰名。)。言不相闻,故为鼓铎;视不相见,故为旌旗。

  夫金鼓旌旗,所以一人耳目也。(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耳目。)是知鼓鼙金铎,所以威耳;旌旗麾章,所以威目;禁令刑罚,所以威心。耳威于声,不可不清;目威于色,不可不明;心威于罚,不可不严。三者不立,虽胜必败。故曰:“将之所麾,莫不从移;将之所指,莫不前死。”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混混沌沌,形圆而不可败,此用众之法也。

  卒服习矣,器用利矣,将军乃秉旄麾众而誓之(有虞氏诫于国,夏后氏誓于军,殷誓于军门之外。周将交刃而誓之,所誓不同,吾从周,誓之曰:“呜呼!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某国威侮五行,怠弃三正,俾我有众,龚行天讨。用命者,赏不逾时;逗挠者,诛不迁列。死生富贵,在此一举。嗟尔庶士,各勉乃心也。)。于是气厉青云,虽赴汤蹈火,可也。此教战之法也。


反经

《反经》(亦称《长短经》)是一本谋略奇书,由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老师道家末枝纵横家赵蕤所著。它以唐以前的华夏历史为论证素材,集诸子百家学说于一体,融合儒、道、兵、法、阴阳、农等诸家思想,所讲内容涉及政治、外交、军事等各种领域,并且还能自成一家,形成一部逻辑体系严密、涵盖文韬武略的谋略全书。为历代有政绩的帝王将相所共悉,被尊奉为小《资治通鉴》。► 10条名句
语而当,智也;默而当,知也。
知人未易,人未易知。
心正而后身正,身正而后左右正
刻意则行不肆,牵物则其志流。
亡国之主似智,亡国之臣似忠
随时变通,不可执一矣。
未信,则以为谤己。
君子能修身以假道,不能枉道而假财。
势理者,虽委之不乱;势乱者,虽勤之不治。
世之听者,多有所尤,多有所尤,即听必悖矣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