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神仙一 卷一百·释证二 卷一百一十·报应九( 卷一百一十一·报应十 卷一百一十七·报应十 卷一百一十三·报应十 卷一百一十九·报应十 卷一百一十二·报应十 卷一百一十五·报应十 卷一百一十八·报应十 卷一百一十六·报应十 卷一百一十四·报应十 卷一百七十·知人二 卷一百七十一·精察一 卷一百七十七·器量二 卷一百七十三·俊辩一 卷一百七十九·贡举二 卷一百七十二·精察二 卷一百七十五·幼敏 卷一百七十八·贡举一 卷一百七十六·器量一 卷一百七十四·俊辩二 卷一百三十·报应二十 卷一百三十一·报应三 卷一百三十七·征应三 卷一百三十三· 报应 卷一百三十九·征应五 卷一百三十二·报应三 卷一百三十五·征应一 卷一百三十八·征应四 卷一百三十六·征应二 卷一百三十四·报应三 卷一百九十·将帅二( 卷一百九十一·骁勇一 卷一百九十七·博物 卷一百九十三·豪侠一 卷一百九十九·文章二 卷一百九十二·骁勇二 卷一百九十五·豪侠三 卷一百九十八·文章一 卷一百九十六·豪侠四 卷一百九十四·豪侠二 卷一百二十·报应十九 卷一百二十一·报应二 卷一百二十七·报应二 卷一百二十三·报应二 卷一百二十九·报应二 卷一百二十二·报应二 卷一百二十五·报应二 卷一百二十八·报应二 卷一百二十六·报应二 卷一百二十四·报应二 卷一百五十·定数五 卷一百五十一·定数六 卷一百五十七·定数十 卷一百五十三·定数八 卷一百五十九·定数十 卷一百五十二·定数七 卷一百五十五·定数十 卷一百五十八·定数十 卷一百五十六·定数十 卷一百五十四·定数九 卷一百八十·贡举三 卷一百八十一·贡举四 卷一百八十七·职官 卷一百八十三·贡举六 卷一百八十九·将帅一 卷一百八十二·贡举五 卷一百八十五·铨选一 卷一百八十八·权倖 卷一百八十六·铨选二 卷一百八十四·贡举七 卷一百六十·定数十五 卷一百六十一·感应一 卷一百六十七·气义二 卷一百六十三·谶应 卷一百六十九·知人一 卷一百六十二·感应二 卷一百六十五·廉俭( 卷一百六十八·气义三 卷一百六十六·气义一 卷一百六十四·名贤( 卷一百四十·征应六( 卷一百四十一·征应七 卷一百四十七·定数二 卷一百四十三·征应九 卷一百四十九·定数四 卷一百四十二·征应八 卷一百四十五·征应十 卷一百四十八·定数三 卷一百四十六·定数一 卷一百四十四·征应十 卷一百零一·释证三 卷一百零七·报应六( 卷一百零三·报应二( 卷一百零九·报应八( 卷一百零二·报应一( 卷一百零五·报应四( 卷一百零八·报应七( 卷一百零六·报应五( 卷一百零四·报应三( 卷七·神仙七 卷七十·女仙十五 卷七十一·道术一 卷七十七·方士二 卷七十三·道术三 卷七十九·方士四 卷七十二·道术二 卷七十五·道术五 卷七十八·方士三 卷七十六·方士一 卷七十四·道术四 卷三·神仙三 卷三十·神仙三十 卷三十一·神仙三十一 卷三十七·神仙三十七 卷三十三·神仙三十三 卷三十九·神仙三十九 卷三十二·神仙三十二 卷三十五·神仙三十五 卷三十八·神仙三十八 卷三十六·神仙三十六 卷三十四·神仙三十四 卷三百·神十 卷三百一十·神二十 卷三百一十一·神二十 卷三百一十七·鬼二 卷三百一十三·神二十 卷三百一十九·鬼四 卷三百一十二·神二十 卷三百一十五·神二十 卷三百一十八·鬼三 卷三百一十六·鬼一 卷三百一十四·神二十 卷三百七十·精怪三 卷三百七十一·精怪四 卷三百七十七·再生三 卷三百七十三·精怪六 卷三百七十九·再生五 卷三百七十二·精怪五 卷三百七十五·再生一 卷三百七十八·再生四 卷三百七十六·再生二 卷三百七十四·灵异 卷三百三十·鬼十五 卷三百三十一·鬼十六 卷三百三十七·鬼二十 卷三百三十三·鬼十八 卷三百三十九·鬼二十 卷三百三十二·鬼十七 卷三百三十五·鬼二十 卷三百三十八·鬼二十 卷三百三十六·鬼二十 卷三百三十四·鬼十九 卷三百九十·冢墓二 卷三百九十一·铭记一 卷三百九十七·山(溪 卷三百九十三·雷一 卷三百九十九·水(井 卷三百九十二·铭记二 卷三百九十五·雷三 卷三百九十八·石(坡 卷三百九十六·雨(风 卷三百九十四·雷二 卷三百二十·鬼五 卷三百二十一·鬼六 卷三百二十七·鬼十二 卷三百二十三·鬼八 卷三百二十九·鬼十四 卷三百二十二·鬼七 卷三百二十五·鬼十 卷三百二十八·鬼十三 卷三百二十六·鬼十一 卷三百二十四·鬼九 卷三百五十·鬼三十五 卷三百五十一·鬼三十 卷三百五十七·夜叉二 卷三百五十三·鬼三十 卷三百五十九·妖怪一 卷三百五十二·鬼三十 卷三百五十五·鬼四十 卷三百五十八·神魂一 卷三百五十六·夜叉一 卷三百五十四·鬼三十 卷三百八十·再生六 卷三百八十一·再生七 卷三百八十七·悟前生 卷三百八十三·再生九 卷三百八十九·冢墓一 卷三百八十二·再生八 卷三百八十五·再生十 卷三百八十八·悟前生 卷三百八十六·再生十 卷三百八十四·再生十 卷三百六十·妖怪二 卷三百六十一·妖怪三 卷三百六十七·妖怪九 卷三百六十三·妖怪五 卷三百六十九·精怪二 卷三百六十二·妖怪四

其他同样精彩,等你来爱

卷三百八十五·再生十

上一章 下一章

  崔绍 辛察 僧彦先 陈龟范

  崔绍  

  崔绍者,博陵王玄暐曾孙。其大父武,尝从事于桂林。其父直,元和初,亦从事于南海,常假郡符于端州。直处官清苦,不蓄羡财,给家之外,悉拯亲故。在郡岁余,因得风疾,退卧客舍,伏枕累年。居素贫,无何。寝疾复久,身谢之日,家徒索然。繇是眷属辈不克北归。绍遂孜孜履善,不堕素业。南越会府,有摄官承乏之利,济沦落羁滞衣冠。绍迫于冻馁,常屈至于此。贾继宗,外表兄夏侯氏之子,则绍之子婿,因缘还往,颇熟其家。大和六年,贾继宗自琼州招讨使改换康州牧,因举请绍为掾属。康之附郭县曰端溪,端溪假尉陇西李彧,则前天理评事景休之犹子。绍与彧,锡类之情,素颇友洽。崔李之居,复隅落相近。彧之家,畜一女猫,常往来绍家捕鼠。南土风俗,恶他舍之猫产子其家,以为大不祥。彧之猫产二子于绍家,绍甚恶之。因命家童,絷三猫于筐箧,加之以石,复以绳固筐口,投之于江。是后不累月。绍丁所出荥阳郑氏之丧,解职,居且苦贫。孤孀数辈,饘粥之费,晨暮不充。遂薄游羊城之郡,丐于亲故。大和八年五月八日发康州官舍,历抵海隅诸郡,至其年九月十六日达雷州。绍家常事一字天王,已两世矣。雷州舍于客馆中,其月二十四日,忽得热疾,一夕遂重,二日遂殛。将殛之际,忽见二人焉,一人衣黄,一人衣皂,手执文帖,云:“奉王命追公。”绍初拒之,云:“平生履善,不省为恶,今有何事,被此追呼。”二使人大怒曰:“公杀无辜三人,冤家上诉,奉天符下降,令按劾公。方当与冤家对命,奈何犹敢称屈,违拒王命!”遂展帖示(“示”原作“云”,据明抄本改)。绍见文字分明,但不许细读耳。绍颇畏詟,不知所裁。顷刻间,见一神人来,二使者俯伏礼敬。神谓绍曰:“尔识我否?”绍曰:“不识。”神曰:“我一字天王也,常为尔家供养久矣,每思以报之。今知尔有难,故来相救。”绍拜伏求救。天王曰:“尔但共我行,必无忧患。”王遂行,绍次之,二使者押绍之后。通衙广陌,杳不可知际。行五十许里,天王问绍:“尔莫困否?”绍对曰:“亦不甚困。犹可支持三二十里。”天王曰:“欲到矣。”逡巡,遥见一城门,墙高数十仞,门楼甚大,有二神守之。其神见天王,侧立敬惧。更行五里,又见一城门,四神守之。其神见天王之礼,亦如第一门。又行三里许,复有一城门,其门关闭。天王谓绍曰:“尔且立于此,待我先入。”天王遂乘空而过。食顷,闻摇锁之声,城门洞开。见十神人,天王亦在其间,神人色甚忧惧。更行一里,又见一城门,有八街,街极广阔,街两边有杂树,不识其名目。有神人甚多,不知数,皆罗立于树下。八街之中,有一街最大。街西而行,又有一城门,门两边各有数十间楼,并垂帘。街衢人物颇众,车舆合杂,朱紫缤纷。亦有乘马者,亦有乘驴者,一似人间模样。此门无神看守。更一门,尽是高楼,不记间数。珠帘翠幕,眩惑人目。楼上悉是妇人,更无丈夫,衣服鲜明,装饰新异,穷极奢丽,非人寰所睹。其门有朱旗,银泥画旗,旗数甚多,亦有著紫人数百。天王立绍于门外,便自入去。使者遂领绍到一厅,使者先领见王判官。既至厅前,见王判官著绿,降阶相见,情礼甚厚。而答绍拜,兼通寒暄,问第行,延升阶与坐,命煎茶。良久,顾绍曰:“公尚未生。”绍初不晓其言,心甚疑惧。判官云:“阴司讳死,所以唤死为生。”催茶,茶到,判官云:“勿吃,此非人间茶。”逡巡,有著黄人,提一瓶茶来,云:“此是阳官茶,绍可吃矣。”绍吃三碗讫。判官则领绍见大王,手中把一纸文书,亦不通入。大王正对一字天王坐,天王向大王云:“只为此人来。”大王曰:“有冤家上诉,手虽不杀,口中处分,令杀于江中。”天王令唤崔绍冤家,有紫衣十余人,齐唱喏走出。顷刻间,有一人,著紫襕衫,执牙笏,下有一纸状,领一妇人来,兼领二子,皆人身而猫首。妇人著惨裙黄衫子,一女子亦然,一男子亦然,著皂衫。三冤家号泣不已,称崔绍非理相害。天王向绍言:“速开口与功德。”绍忙惧之中,都忘人间经佛名目,唯记得《佛顶尊胜经》,遂发愿,各与写经一卷。言讫,便不见妇人等。大王及一字天王遂令绍升阶与坐,绍拜谢大王,王答拜。绍谦让曰:“凡夫小生,冤家陈诉,罪当不赦,敢望生回。大王尊重,如是答拜,绍实所不安。”大王曰:“公事已毕,即还生路。存殁殊途,固不合受拜。”大王问绍:“公是谁家子弟?”绍具以房族答之。大王曰:“此若然者,与公是亲家,总是人间马仆射。”绍即起申叙,马仆射犹子磻夫,则绍之妹夫。大王问磻夫安在,绍曰:“阔别已久,知家寄杭州。”大王又曰:“莫怪此来,奉天符令勘,今则却还人道。”便回顾王判官云:“崔子停止何处?”判官曰:“便在某厅中安置。”天王云:“甚好。”绍复咨启大王:“大王在生,名德至重,官位极崇,则合却归人天,为贵人身。何得在阴司职?”大王笑曰:“此官职至不易得。先是杜司徒任此职,总滥蒙司徒知爱,举以自代,所以得处此位。岂容易致哉。”绍复问曰:“司徒替何人?”曰:“替李若初。若初性严寡恕,所以上帝不遣久处此,杜公替之。”绍又曰:“无因得一至此,更欲咨问大王,绍闻冥司有世人生籍。绍不才,兼本抱疾,不敢望人间官职。然顾有亲故,愿一知之,不知可否?”曰:“他人则不可得见,缘与公是亲情,特为致之。大王顾谓王判官曰:“从许一见之,切须诫约,不得令漏泄。漏泄之,则终身喑哑。”又曰:“不知绍先父在此,复以受生?”大王曰:“见在此充职。”绍涕泣曰:“愿一拜觐,不知可否?”王曰:“亡殁多年,不得相见。”绍起辞大王,其一字天王,送绍到王判官厅中,铺陈赡给,一似人间。判官遂引绍到一瓦廊下,廊下又有一楼,便引绍入门。满壁悉是金榜银榜,备列人间贵人姓名。将相二色,名列金榜。将相以下,悉列银榜。更有长铁榜,列州县府僚属姓名。所见三榜之人,悉是在世人。若谢世者,则随所落籍。王判官谓绍曰:“见之则可,慎勿向世间说榜上人官职。已在位者,犹可言之。未当位者,不可漏泄,当犯大王向来之诫。世人能行好心,必受善报。其阴司诛责恶心人颇甚。”绍在王判官厅中,停止三日。旦暮严,打警(“警”原作“惊”,据明抄本改)鼓数百面,唯不吹角而已。绍问判官曰:“冥司诸事,一切尽似人间,惟空鼓而无角,不知何谓?”判官曰:“夫角声者,像龙吟也。龙者,金精也。金精者,阳之精也。阴府者,至阴之司。所以至阴之所,不欲闻至阳之声。”绍又问:“判官曰:“闻阴司有地狱,不知何在?”判官曰:“地狱名目不少,去此不远,罪人随业轻重而入之。”又问此处城池人物,何盛如是?”判官曰:“此王城也,何得怪盛?”绍又问:“王城之人如海,岂得俱无罪乎,而不入地狱耶?”判官曰:“得处王城者,是业轻之人,不合入地狱。候有生关,则随分高下,各得受生。”又康州流人宋州院官田洪评事,流到州二年,与绍邻居。绍洪复累世通旧,情爱颇洽。绍发康州之日,评事犹甚康宁。去后半月,染疾而卒。绍未回,都不知之。及追到冥司,已见田生在彼。田崔相见,彼此涕泣。田谓绍曰:“洪别公后来,未经旬日,身已谢世矣。不知公何事,忽然到此。”绍曰:“被大王追勘少事,事亦寻了,即得放回。”洪曰:“有少情事,切敢奉托。洪本无子,养外孙郑氏之子为儿,已唤致得。年(“年”上原有“身名”二字,据明抄本删)六十,方自有一子。今被冥司责以夺他人之嗣,以异姓承家,既自有子,又不令外孙归本族,见为此事,被勘劾颇甚。令公却回,望为洪百计致一书,与洪儿子,速令郑氏子归本宗。又与洪传语康州贾使君,洪垂尽之年,窜逐远地,主人情厚,每事相依。及身殁之后,又发遣小儿北归,使道体归葬本土,眷属免滞荒陬。虽仁者用心,固合如是。在洪浅劣,何以当之。但荷恩于重泉,恨无力报。”言讫,二人恸哭而别。居三日,王判官曰:“归可矣,不可久处于此。”一字天王与绍欲回,大王出送。天王行李颇盛,道引骑从,填塞街衢。天王乘一小山自行,大王处分,与绍马骑,尽诸城门。大王下马,拜别天王,天王坐山不下,然从绍相别。绍跪拜,大王亦远拜讫,大王便回。绍与天王自归。行至半路,见四人,皆人身而鱼首,著惨绿衫,把笏,衫上微有血污,临一峻坑而立,泣拜请绍曰:“性命危急。欲堕此坑,非公不能相活。”绍曰:“仆何力以救公?”四人曰:“公但许诺则得。”绍曰:“灼然得。”四人拜谢。又云:“性命已蒙君放讫,更欲启难发之口,有无厌之求,公莫怪否?”绍曰:“但力及者,尽力而应之。”曰:“四人共就公乞《金光明经》,则得度脱罪身矣。”绍复许,言毕,四人皆不见。却回至雷州客馆,见本身偃卧于床,以被蒙复手足。天王曰:“此则公身也,但徐徐入之,莫惧。”如天王言,入本身便活。及苏,问家人辈,死已七日矣,唯心及口鼻微暖。苏后一日许,犹依稀见天王在眼前。又见阶前有一木盆,盆中以水养四鲤鱼。绍问此是何鱼,家人曰:“本买充厨膳,以郎君疾殛,不及修理。”绍曰:“得非临坑四人乎?”遂命投之于陂池中,兼发愿与写《金光明经》一部。(出《玄怪录》,《说郛》卷四引作出《河东记》)

  辛察  

  太和四年十二月九日,边上从事魏式暴辛于长安延福里沈氏私庙中。前二日之夕,胜业里有司门令史辛察者,忽患头痛而绝,心上微暖。初见有黄衫人,就其床,以手相就而出。既而返顾本身,则已僵矣。其妻儿等,方抱持号泣,噀水灸灼,一家苍惶。察心甚恶之,而不觉随黄衣吏去矣。至门外,黄衫人踟蹰良久,谓察曰:“君未合去,但致钱二千缗,便当相舍。”察曰:“某素贫,何由致此?”黄衫曰:“纸钱也。”遂相与却入庭际,大呼其妻数声,皆不应。黄衫哂曰:“如此,不可也。”乃指一家僮,教察以手扶其背,因令达语求钱。于是其家果取纸钱焚之。察见纸钱烧讫,皆化为铜钱,黄衫乃次第抽拽积之。又谓察曰:“一等为惠,请兼致脚直送出城。”察思度良久,忽悟其所居之西百余步,有一力车佣载者,亦常往来,遂与黄衫俱诣其门。门即闭关矣,察叩之,车者出曰:“夜已久,安待来耶。”察曰:“有客要相顾,载钱至延平门外。”车曰诺,即来。装其钱讫,察将不行。黄衫又邀曰:“请相送至城门。”三人相引部领,历城西街,抵长兴西南而行。时落月辉辉,钟鼓将动。黄衫曰:“天方曙,不可往矣。当且止延福沈氏庙。”逡巡至焉,其门亦闭。黄衫叩之,俄有一女人,可年五十余,紫裙白襦,自出应门。黄衫谢曰:“夫人幸勿怪,其后日当有公事,方来此庙中。今有少钱,未可遽提去,请借一隙处暂贮收之。后日公事了,即当般取。”女人许之。察与黄衫及车人,共般置其钱于庙西北角。又于户外,见有苇席数领,遂取之复。才毕,天色方晓,黄衫辞谢而去。察与车者相随归。至家,见其身犹为家人等抱持,灸疗如故。不觉形神合而苏。良久,思如梦非梦。乃曰:“向者更何事?”妻具言家童中恶,作君语,索六百张纸作钱,以焚之。皆如前事,察颇惊异。遽至车子家,车家见察曰:“君来,正解梦耳。夜来所梦,不似寻常。分明自君家,别与黄衫人载一车子钱至延福沈氏庙,历历如在目前。”察愈惊骇,复与车子偕往沈氏庙,二人素不至此,既而宛然昨宵行止。既于庙西北角,见一两片芦席,其下纸缗存焉。察与车夫,皆识夜来致钱之所。即访女人,守门者曰:“庙中但有魏侍御于此,无他人也。”沈氏有藏获,亦住庙旁,闻语其事,及形状衣服,乃泣曰:“我太夫人也。”其夕五更,魏氏一家,闻打门声,使候之,即无所见。如是者三四,式意谓之盗。明日,宣言于县胥,求备之。其日,式夜邀客为煎饼,食讫而卒。察欲验黄衫所验公事,尝自于其侧侦之,至是果然矣。(出《河东记》)

  僧彦先  

  青城室园山僧彦先尝有隐慝,离山往蜀州,宿于中路天王院,暴卒。被人追摄,诣一官曹。未领见王,先见判官。诘其所犯,彦先抵讳之。判官乃取一猪脚与彦先,彦先推辞不及,黾勉受之,乃是一镜。照之,见自身在镜中,从前愆过猥亵,一切历然。彦先渐惧,莫知所措。判官安存,戒而遣之。洎再生,遍与人说,然不言所犯隐秽之事。(出《北梦琐言》)

  陈龟范  

  陈龟范,明州人,客游广陵。因事赞善马潜。一夕暴卒,至一府署,有府官视牒曰:“吾追陈龟谋,何故追龟范耶?”范对曰:“范本名龟谋,近事马赞善,马公讳言,故改一字耳。”府公乃曰:“取明州簿来。”顷之,一吏持薄至,视之,乃龟谋也。因引至曹署,吏云:“有人讼君,已引退矣,君当得还也。”龟范因自言:“平生多难,贫苦备至,人生固当死,今已至此,不愿还也。”吏固遣之,又曰:“若是,愿知将来穷达之事。”吏因为检簿曰:“君他日甚善,虽不至富贵,然职录无缺。”又问寿几何,曰:“此因不可言也。”又问卒于何处,曰:“不在扬州,不在鄂州。”送还家寤。后潜历典二郡,甚见委用。潜卒,归于扬州,奉使鄂州,既还,卒于彭泽。(出《稽神录》)


太平广记

《太平广记》是古代文言小说的第一部总集。宋代人编的一部大书。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野史传说及道经﹑释藏等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铉、赵邻几、王克贞、宋白、吕文仲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编纂。开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次年(978年)完成。因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叫做《太平广记》。► 2条名句
千里相送,归于一别。
古人倦夜长,尚秉烛游,况少年白昼而掷之乎?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