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气
上一章 下一章黄帝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今乃辨为六名,余不知其所以然。
岐伯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何谓气?
岐伯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何谓津?
岐伯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
何谓液?
岐伯曰: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
何谓血?
岐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何谓脉?
岐伯曰: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黄帝曰:六气有,有余不足,气之多少,脑髓之虚实,血脉之清浊,何以知之?
岐伯曰:精脱者,耳聋。气脱者,目不明。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酸,耳数鸣。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脉脱者,)其脉空虚。此其候也。
黄帝曰:六气者,贵贱何如?
岐伯曰:六气者,各有部主也,其贵贱善恶,可为常主,然五谷与胃为大海也。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起源于轩辕黄帝,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一般认为集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8条名句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疾。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