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神 防欲 去情 韬光 崇学 专学 辩乐 履信 思顺 慎独 贵农 爱民 从化 法术 赏罚 审名 鄙名 知人 荐贤 因显 托附 心隐 通塞 遇不遇 命相 妄瑕 适才 文武 均任 慎言 贵言 伤谗 慎隙 诫盈 明谦 大质 辩施 和性 殊好 兵术 阅武 明权 贵速 观量 随时 风俗 利害 祸福 贪爱 类感 正赏 激通 惜时 言苑 九流

其他同样精彩,等你来爱

妄瑕

上一章 下一章

  大道混然无形,寂然无声,视之不见,听之不闻,非可以影响求,不得以毁誉称也。降此以往,则事不双美,名不并盛矣。虽天地之人,三光之明,圣贤之智,犹未免乎訾也。

  故天有拆之象,地有裂之形,日月有谪蚀之变,五星有悖彗之妖;尧有不慈之诽,舜有囚父之谤,汤有放君之称,武有杀主之讥;齐桓有贪淫之目,晋文有不臣之声,伊尹有诬君之迹,管仲有愆上之名。以夫二仪七耀之圣,不能无亏沴;尧舜汤武之圣,不能免于嫌谤;桓文伊管之贤,不能无纤瑕之过。由此观之:宇宙庸流,能自免于怨谤而无悔吝耶?

  是以荆岫之玉,必含纤瑕,骊龙之珠,亦有微颡,然驰光于千里,飞价于侯王者,以小恶不足以伤其大美也。今忌人之细短,忘人之所长,以此招贤,是画空而寻迹,披水而见路,不可得也。定国之臣亦有细短,人主所以不弃之者,不以小妨大也;以小掩大,非求士之谓也。

  伊尹,夏之庖厨;傅说,殷之胥靡;百里奚,虞之亡虏;段干木,魏之大驵。此四于者,非下贤也,而其迹不免污也。名不两盛,事不俱美。

  昔魏文侯问于李克曰:“吴起何如人也?”克对曰:“起贪而好色,然其善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乃以为将,拔秦五城,北灭燕赵,盖起之力也。魏无知荐陈平于汉王,或人谗之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可用也,且闻盗嫂而受金。”王乃疏平,让无知。无知曰:“臣进策谋之士,诚足以利国耳,且其小过岂妨公家之大务哉!”乃擢为护军,得施其策。故范增疽发死而楚国亡,阏氏开阵而汉军全者,平之谋也。高祖弃陈平之小愆,采六奇之大谋;文侯舍吴起之小失,而取五城之功。向使二主以其小过,弃彼良材,则魏国之存亡不可知,汉楚之雄雌未可决也。而吴起必埋名于贪好,陈平陷身于贿盗矣。

  俗之观士者,见其威仪屑屑,好行细浩,乃谓英彦;士有大趣不修容仪,不惜小检,而谓之弃人。是见朱橘一子蠹,固剪树而弁之;睹缛锦一寸点,乃全匹而燔之。

  齐桓深知宁戚,将任之以政,群臣争谗之曰:‘宁戚卫人,去齐不远,君可使人问之。若果真贤,用之未晚也。”公曰:“不然。患其有小恶者,民人知小恶忘其大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乃夜举火而爵之,以为卿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桓公可谓善求士矣。

  故仲尼见人一善,而忘其百非;鲍叔闻人一过,而终身不忘。夫子如斯之弘,鲍叔如斯之隘也。以是观之:圣哲之量,相去远矣!

  牛躅之霪,不生鲂鱮;巢幕之窠,不容鹄卵;崇山廓泽,不辞污秽;佐世良材,不拘细行。何者?量小不足以包大形,器大无分小瑕也。人之情性,皆有细短,若其大略是也,虽有小过,不足以为累;若其大略非也,虽有衡门小操,未足与论大谋。

  樊哙屠贩之竖,萧曹斗筲之吏,英布刑墨之隶,周勃俳优之任,其行皆中律,其质则将才也。张景阳,郢中之大淫也,而威诸侯;颜浊邹,梁父之大盗也,而为齐勋臣。此皆有所短,然而功名不朽者,大略得也。袁精目、鲍焦立节抗行,不食非义之食,乃饿而死,不能立功拯溺者,小节不伸而大节屈也。

  伯夷叔齐,冰清玉洁,义以不为孤竹之嗣,不食周粟,饿死首阳。杨朱全身养性,去胫之一毛,以刺天下,则不为也。若此二子,德非不茂,行非不高,亦能安治代紊、蹈白刃而达功名乎?此可以为百代之熔轨,不可居伊管之任也。


刘子

《刘子》一书是北齐刘子所撰写,刘子是北齐时期道家,思想家。作者针对当时社会时弊,提出了自己治国安民的政治主张及为国建功立业,施展个人才能的抱负。► 1条名句
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