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病丸散第七 三关主对法第六 三焦脉论第四 三焦虚实第五 下乳第九 下痢第十五 中风第十二 丹毒第四 九漏第一 九虫第七 五痔第三 五脏六腑变化旁通诀第 五脏积聚第七 五脏脉所属第四 产难第五 伤寒不发汗变成狐惑第 伤寒例第一 伤寒发黄第十四 伤寒杂治第十 伤寒第五 伤寒膏第三 何时得病第九 偏风第四 养性序第一 养胎第三 冷痢第八 分别病形状第五 初生出腹第二 劳复第十一 卒死第一 反胃第四 发汗丸第六 发汗吐下后第九 发汗散第四 发汗汤第五 发背第三 口病第三 吐血第六 呕吐哕逆第五 咳嗽第五 咳嗽第六 咽门论第三 唇病第五 喉咙论第三 喉病第七 噎塞第六 四肢第三 坚症积聚第五 大肠腑脉论第一 大肠虚实第二 太医针灸宜忌第七 头面第一 头面风第八 好忘第七 妇人病第八 妊娠恶阻第二 妊娠诸病第四 子死腹中第六 宜下第八 宜吐第七 客忤第四 小儿杂病第九 小儿病第九 小儿痢第十 小肠腑脉论第一 小肠虚实第二 居处法第三 平脉大法第一 序例第一 序论第一 心劳第三 心脏脉论第一 心腹痛第六 心腹痛第十三 心腹第二 心虚实第二 恶疾大风第五 恶露第十四 惊悸第六 惊痫第三 房中补益第八 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第 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 手三阴三阳穴流注法第 指下形状第三 按摩法第四 明堂三人图第一 月水不通第十九 月经不调第二十一 服食法第六 杂治第十七 杂病第七 杂补第七 果实第二 气极第四 水肿第四 求子第一 汤液第二 消渴第一 淋渴第十六 淋闭第二 温疟第十五 溺血第三 火疮等证第四 灸例第六 热病第五 热痢第七 用针略例第五 疔肿第一 疥癣第四 疳湿痢第九 痈疽瘰第八 痈疽第二 痰饮第六 痼冷积热第八 瘭疽第六 瘾疹第五 瘿瘤第七 瘿瘤第六 癖结胀满第七 百合第十二 皮虚实第四 目病第一 秘涩第六 积气第五 空青商陆散 筋极第四 精极第四 耳疾第八 肉极第四 肉虚实第五 肛门论第三 肝劳第三 肝脏脉论第一 肝虚实第二 肠痈第二 肺劳第三 肺痈第七 肺痿第六 肺脏脉论第一 肺虚实第二 肾劳第三 肾脏脉论第一 肾虚实第二 胀满第七 胃腑脉论第一 胃虚实第二 胆腑脉论第一 胆虚实第二 胞囊论第三 胞胎不出第八 胡臭漏腋第五 胸痹第七 脉极第四 脉虚实第五 脱肛第六 脾劳第三 脾脏脉论第一 脾虚实第二 腰痛第七 膀胱腑脉论第一 膀胱虚实第二 舌病第四 舌论第三 菜蔬第三 虚损第十 虚烦第十一 蛇虫等毒第二 蛊毒第四论 补益第十八 补肾第八 角弓反张第七 解五石毒第三 解百药毒第二 解食毒第一 议处方第五 论合和第七 论大医习业第一 论大医精诚第二 论服饵第八 论杂风状第一 论治病略例第三 论用药第六 论药藏第九 论诊候第四 论风毒状第一 诊三部脉虚实决死生第 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第 诊五脏脉轻重法第二 诊四时相反脉第十二 诊溪毒证第十六 诊百病死生要诀第十五 诊脉动止投数疏数死期 诸散第三 诸膏第五 诸般伤损第三 诸风第二 调气法第五 谷米第四

其他同样精彩,等你来爱

中风第十二

上一章 下一章

(论一首 方三十首)

  论曰∶凡产后角弓反张及诸风病,不得用毒药,惟宜单行一两味,亦不得大发汗,特忌转吐泻利,必死无疑,大豆紫汤,产后大善。

大豆紫汤
  治产后百病及中风痱痉,或背强口噤,或但烦热,苦渴,或头身皆重,或身痒,剧者呕逆直视,此皆因虚风冷湿及劳伤所为方。

  大豆(五升) 清酒(一斗)

  上二味,以铁铛猛火熬豆,令极热,焦烟出,以酒沃之,去滓,服一升,日夜数服,服尽,更合小汗则愈。一以去风,二则消血结。如妊娠伤折,胎死在腹中三日,服此酒即瘥。

独活紫汤
  治产后百日中风痉口噤不开,并治血气痛,劳伤,补肾方。

  独活(一斤) 大豆(五升) 酒(一斗三升)

  上三味,先以酒渍独活,再宿,若急,须微火煮之,令减三升,去滓,别熬大豆极焦,使烟出,以独活酒沃之,去豆服一升,日三夜二。

小独活汤
  治如前状方。

  独活(八两) 葛根 生姜(各六两) 甘草(二两)

  上四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四服,微汗佳。

甘草汤
  治在蓐中风,背强不得转动,名曰风痉方。

  甘草 干地黄 麦门冬 麻黄(各二两) 栝蒌根 芎 黄芩(各三两) 杏仁(五十枚)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五升,酒五升合煮葛根,取八升,去滓,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再服,一剂不瘥,更合良。(《千金翼》崔氏有前胡三两)

独活汤
  治产后中风,口噤不能言方。

  独活 生姜(各五两) 防风 秦艽 桂心 白术 甘草 当归 附子(各二两) 葛根(三两) 防己(一两)

  上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鸡粪酒
  治产后中风及百病,并男子中一切风,神效方。

  鸡粪(一升,熬令黄) 乌豆(一升,熬令声绝,勿焦)

  上二味,以清酒三升半,先淋鸡粪,次淋豆取汁,一服一升,温服取汗,病重者凡四五日服之,无不愈。

 竹叶汤
  治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气头痛方。

  淡竹叶(一握) 葛根(三两) 防风(二两) 桔梗 甘草 人参 桂心(各一两) 大附子(一枚) 生姜(五两) 大枣(十五枚)

  上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日三,温覆,使汗出。若颈项强者,用大附子。若呕者加半夏四两。

防风汤
  治产后中风,背急短气方。(《千金翼》作里急短气)

  防风 独活 葛根(各五两) 当归 芍药 人参 甘草 干姜(各二两)

  上八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

鹿肉汤
  治产后风虚,头痛壮热,言语邪僻方。

  鹿肉(三斤) 芍药 独活 秦艽 黄芩 黄 (各三两) 半夏(一升) 干地黄(二两)桂心 芎 (各一两) 生姜(六两) 甘草 阿胶(各一两) 茯苓(《千金翼》作茯神)人参(各四两)

  上十五味, 咀,以水二斗,煮肉得一斗二升,去肉,纳药,煎取三升,去滓,纳胶令烊,分四服,日三夜一。

独活汤
  治产后中风方。

  独活(一斤) 桂心(三两) 秦艽(五两)

  上三味, 咀,以酒一斗半,渍三日,饮五合,稍加至一升,不能多饮,随性服。

大豆汤
  治产后卒中风,发病倒闷不知人,及妊娠挟风,兼治在蓐诸疾方。

  大豆(五升,炒令微焦) 葛根 独活(各八两) 防己(六两)

  上四味, 咀,以酒一斗二升,煮豆取八升,去滓,纳药,煮取四升,去滓,分六服,日四夜二。

五石汤
  治产后卒中风,发疾口噤,倒闷吐沫,螈 眩冒不知人,及湿痹缓弱,身体痉,妊娠百病方。

  紫石英(三两) 钟乳 赤石脂 石膏 白石英 牡蛎 人参 黄芩 白术 甘草 栝蒌根 芎 桂心 防己 当归 干姜(各二两) 独活(三两) 葛根(四两)

  上十八味末五石, 咀诸药,以水一斗四升煮取三升半,分五服,日三夜二。一方有滑石、寒水石各二两,枣二十枚。

四石汤
  治产后卒中风,发疾口噤,螈 闷满不知人,并缓急诸风,毒痹,身体痉强,及挟胎中风,妇人百病方。

  紫石英 白石英 石膏 赤石脂(各三两) 独活 生姜(各六两) 葛根(四两) 桂心 芎 甘草 芍药 黄芩(各二两)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半,去滓,分五服。日三夜二。

小柴胡汤
  治妇人在蓐得风,盖四肢苦烦热,皆自发露所为,若头不痛但烦热,与三物黄芩汤,头痛与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 人参 甘草(各三两) 生姜(二两) 大枣(十二枚) 半夏(半升)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服一升,日三服。

三物黄芩汤方
  黄芩 苦参(各二两) 干地黄(四两)

  上三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日二,多吐下虫。

甘草汤
  治产后腹中伤绝,寒热恍惚,狂言见鬼,此病中风内绝,脏气虚所为方。

  甘草 芍药(各五两) 通草(三两,《产宝》用当归) 羊肉(三斤)

  上四味 咀,以水一斗六升,煮肉,取一斗,去肉纳药,煮取六升,去滓,分五服,日三夜二。

 羊肉汤
  治产后中风,久绝不产,月水不利,乍赤乍白,及男子虚劳冷甚方。

  羊肉(二斤) 成箨大蒜(去皮,切) 香豉(各三升)

  上三味,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五升,去滓,纳酥一升,更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葛根汤
  治产后中风,口噤痉痹,气息迫急,眩冒困顿,并产后诸疾方。

  葛根 生姜(各六两) 独活(四两) 当归(三两) 甘草 桂心 茯苓 石膏 人参白术川芎 防风(各二两)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

防风酒
  治产后中风方。

  防风 独活(各一斤) 女萎 桂心(各二两) 茵芋(一两) 石斛(五两)

  上六味 咀,以酒二斗渍三宿,初服一合,稍加至三、四合,日三。

  治产后中柔风,举体疼痛,自汗出者及余百疾方∶

  独活(八两) 当归(四两)

  上二味 咀,以酒八升,煮取四升,去滓,分四服,日三夜一,取微汗。(葛氏单用独活。《短剧》加当归。若上气者加桂心二两,不瘥更作。

  木防己膏治产后中风方。

  木防己(半斤) 茵芋(五两)

  上二味 咀,以苦酒九升渍一宿,猪膏四升,煎三上三下膏成,炙手摩千遍瘥。

浴汤
  治产后中风流肿方。

  盐(五升,熬令赤) 鸡毛(一把,烧作灰)

  上二味,以水一石煮盐作汤,纳鸡毛灰着汤中,适冷暖以浴,大良。又浴妇人阴冷肿痛,凡风肿,面欲裂破者,以紫汤一服瘥,神效。(紫汤是炒黑豆作者)

治产后中风头面手臂通满方∶

  大豆三升,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半,去豆澄清,更煎取一升。纳白术八两,附子、独活各三两,生姜八两,添水一斗,煮取五升,纳好酒五升,合煎,取五升,去滓,分五服,日三夜二,间粥频服三剂。

 茯神汤
  治产后忽苦,心中忡悸,或志意不定,恍恍惚惚,言语错谬,心虚所致方。

  茯神(四两) 人参 茯苓(各三两) 芍药 甘草 当归 桂心(各一两) 生姜(八两)大枣(三十枚)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良。

远志汤
  治产后忽苦心中忡悸不定,志意不安,言语错误,惚惚愦愦,情不自觉方。

  远志 麦门冬 人参 甘草 当归 桂心(各二两) 芍药(一两) 茯苓(五两) 生姜(六两) 大枣(二十枚)

  上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羸者分四服。产后得此,正是心虚所致。无当归用芎 ,若其人心胸逆气,加半夏三两。

茯苓汤
  治产后暴苦心悸不安,言语错谬,恍恍惚惚,心中愦愦,此皆心虚所致方。

  茯苓(五两) 甘草 芍药 桂心 当归(各二两) 生姜(六两) 麦门冬(一升) 大枣(三十枚)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无当归可用芎 。若苦心志不安,加人参二两,亦可纳远志二两。若苦烦闷短气,加生竹叶一升,先以水一斗三升,煮竹叶取一斗,纳药。若有微风,加独活三两,麻黄二两,桂心二两,用水一斗五升。若颈强苦急,背膊强者,加独活,葛根各三两,麻黄、桂心各二两,生姜八两,用水一斗半。

 安心汤
  治产后心忡悸不定,恍恍惚惚,不自知觉,言语错误,虚烦短气,志意不定,此是心虚所致方。

  远志 甘草(各二两) 人参 茯神 当归 芍药(各三两) 麦门冬(一升) 大枣(三十枚)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若苦虚烦短气者,加淡竹叶二升,水一斗二升,煮竹叶取一斗,纳药。若胸中少气者,加甘草为三两善。

甘草丸
  治产后心虚不足,虚悸,心神不安,吸吸乏气,或若恍恍惚惚,不自知觉者。

  甘草 远志 菖蒲(各三两) 人参 麦门冬 干姜 茯苓(各二两) 泽泻 桂心(各一两) 大枣(五十枚)

  上十味为末,蜜和丸如大豆,酒服二十丸,日四五服,夜再服,不知稍加。若无泽泻,以白术代之。若胸中冷,增干姜。

人参丸
  治产后大虚,心悸,志意不安,不自觉恍惚恐畏,夜不得眠,虚烦少气方。

  人参 甘草 茯苓(各三两) 麦门冬 菖蒲 泽泻 薯蓣 干姜(各二两) 桂心(一两)

  上十味为末,以蜜枣膏和丸如梧子,未食酒服二十丸,日三夜一,不知稍增。若有远志,纳二两佳。若风气加当归、独活各三两。亦治男子虚损心悸。

大远志丸
  治产后心虚不足,心下虚悸志意不安,恍恍惚惚,腹中拘急痛,夜卧不安,胸中吸吸少气,内补伤损,益气,安定心神,亦治虚损方。

  远志 甘草 桂心 茯苓 麦门冬 人参 当归 白术 泽泻 独活 菖蒲(各三两)薯蓣 阿胶(各二两) 干姜(四两) 干地黄(五两)

  上十五味为末,蜜和丸如大豆,未食温酒服二十丸,日三,不知稍增,至五十丸。若大虚,身体冷,少津液,加钟乳三两为善。


千金方

《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5条名句
天无一岁不寒暑,人无一日不忧喜
世无良医,枉死者半,此言非虚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