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病丸散第七 三关主对法第六 三焦脉论第四 三焦虚实第五 下乳第九 下痢第十五 中风第十二 丹毒第四 九漏第一 九虫第七 五痔第三 五脏六腑变化旁通诀第 五脏积聚第七 五脏脉所属第四 产难第五 伤寒不发汗变成狐惑第 伤寒例第一 伤寒发黄第十四 伤寒杂治第十 伤寒第五 伤寒膏第三 何时得病第九 偏风第四 养性序第一 养胎第三 冷痢第八 分别病形状第五 初生出腹第二 劳复第十一 卒死第一 反胃第四 发汗丸第六 发汗吐下后第九 发汗散第四 发汗汤第五 发背第三 口病第三 吐血第六 呕吐哕逆第五 咳嗽第五 咳嗽第六 咽门论第三 唇病第五 喉咙论第三 喉病第七 噎塞第六 四肢第三 坚症积聚第五 大肠腑脉论第一 大肠虚实第二 太医针灸宜忌第七 头面第一 头面风第八 好忘第七 妇人病第八 妊娠恶阻第二 妊娠诸病第四 子死腹中第六 宜下第八 宜吐第七 客忤第四 小儿杂病第九 小儿病第九 小儿痢第十 小肠腑脉论第一 小肠虚实第二 居处法第三 平脉大法第一 序例第一 序论第一 心劳第三 心脏脉论第一 心腹痛第六 心腹痛第十三 心腹第二 心虚实第二 恶疾大风第五 恶露第十四 惊悸第六 惊痫第三 房中补益第八 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第 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 手三阴三阳穴流注法第 指下形状第三 按摩法第四 明堂三人图第一 月水不通第十九 月经不调第二十一 服食法第六 杂治第十七 杂病第七 杂补第七 果实第二 气极第四 水肿第四 求子第一 汤液第二 消渴第一 淋渴第十六 淋闭第二 温疟第十五 溺血第三 火疮等证第四 灸例第六 热病第五 热痢第七 用针略例第五 疔肿第一 疥癣第四 疳湿痢第九 痈疽瘰第八 痈疽第二 痰饮第六 痼冷积热第八 瘭疽第六 瘾疹第五 瘿瘤第七 瘿瘤第六 癖结胀满第七 百合第十二 皮虚实第四 目病第一 秘涩第六 积气第五 空青商陆散 筋极第四 精极第四 耳疾第八 肉极第四 肉虚实第五 肛门论第三 肝劳第三 肝脏脉论第一 肝虚实第二 肠痈第二 肺劳第三 肺痈第七 肺痿第六 肺脏脉论第一 肺虚实第二 肾劳第三 肾脏脉论第一 肾虚实第二 胀满第七 胃腑脉论第一 胃虚实第二 胆腑脉论第一 胆虚实第二 胞囊论第三 胞胎不出第八 胡臭漏腋第五 胸痹第七 脉极第四 脉虚实第五 脱肛第六 脾劳第三 脾脏脉论第一 脾虚实第二 腰痛第七 膀胱腑脉论第一 膀胱虚实第二 舌病第四 舌论第三 菜蔬第三 虚损第十 虚烦第十一 蛇虫等毒第二 蛊毒第四论 补益第十八 补肾第八 角弓反张第七 解五石毒第三 解百药毒第二 解食毒第一 议处方第五 论合和第七 论大医习业第一 论大医精诚第二 论服饵第八 论杂风状第一 论治病略例第三 论用药第六 论药藏第九 论诊候第四 论风毒状第一 诊三部脉虚实决死生第 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第 诊五脏脉轻重法第二 诊四时相反脉第十二 诊溪毒证第十六 诊百病死生要诀第十五 诊脉动止投数疏数死期 诸散第三 诸膏第五 诸般伤损第三 诸风第二 调气法第五 谷米第四

其他同样精彩,等你来爱

妇人病第八

上一章 下一章

  小腹坚痛,月水不通,刺带脉入六分,灸五壮,在季肋端(一作下一寸八分。) 漏下,若血闭不通逆气胀,刺血海,入五分,灸五壮,在膝膑上内廉白肉际二寸半。 漏血,小腹胀满如阻,体寒热,腹遍肿,刺阴谷,入四分,灸三壮。在膝内辅骨后大筋之下小筋之上,屈膝乃得之。(《甲乙》云∶漏血,小便黄阴谷主之。)女子疝瘕,按之如以汤沃两股中,小腹肿阴挺出痛,经水来下,阴中肿或痒,漉青汁如葵羹,血闭无子,不嗜食,刺曲泉,在膝内辅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中,屈膝乃得之。刺入六分,灸三壮。 疝瘕按之如以汤沃股内至膝,飧泄,阴中痛,少腹痛坚,急重下湿,不嗜食,刺阴陵泉,入二分,灸三壮,在膝下内侧辅骨下陷中,伸足乃得之。 经逆,四肢淫泺,阴暴跳疝,小腹偏痛,刺阴跷,入三分,灸三壮,在内踝下容爪甲。(即照海穴也。) 小腹大字难,嗌干嗜饮,挟脊疝,刺中封,入四分,灸三壮,在内踝前一寸半,伸足取之。 女子不字,阴暴出,经漏,刺然谷,入三分,灸三壮,在足内踝前起大骨下陷中。 字难若胞衣不出,泄风从头至足,刺昆仑,入五分,灸三壮,在足外踝后跟骨上。 月事不利见赤白,而有身反败阴寒、刺行间,入六分,灸三壮,在足大趾间动应手。 月闭溺赤,脊强互引反折,汗不出,刺腰俞,入二寸,留七呼,灸三壮,在第二十一椎节下间, 绝子,疟,寒热,阴挺出不禁白沥, ,脊反折,刺上 ,入二寸,留七呼,灸三壮,在第一空腰髁下一寸挟脊。赤白沥,心下积胀,腰痛不可俯仰,刺次 ,入三寸,留七呼,灸三壮,在第二空挟脊陷中。 赤淫时白,气癃,月事少,刺中,入二寸,留七呼,灸三壮,在第三空挟脊陷中。 下苍汁不禁,赤沥,阴中痒痛引小腹,控不可以俯仰,刺腰尻交在两胛 数发针立已。(一云∶下 。)肠鸣泄注,刺下 ,入二寸,留七呼,灸三壮,在第四空挟脊陷中。 赤白里急,螈 ,刺五枢,入一寸,灸五壮,在带脉下三寸。 拘挛,腹满,疝,月事不下,乳余疾,绝子,阴痒,贲豚,上 腹坚痛,下引阴中不得小便,刺阴交,入八分,灸五壮,在脐下一寸。 腹满,疝积,乳余疾,绝子,阴绝子, 血在内不下,胞转不得尿,小腹满石水痛,刺关元,入二寸,灸七壮,在脐下三寸。又主引胁下胀,头痛,身背热,奔豚寒,小便数,泄不止。 子门不端,小腹苦寒,阴痒及痛,奔豚抢心,饥不能食,腹胀经闭不通,小便不利,乳余疾,绝子,内不足,刺中极,入二寸,留十呼,灸三壮,在脐下四寸。 赤白沃,阴中干痛,恶合阴阳,小腹 坚,小便闭,刺屈骨,入一寸半,灸三壮,在中极下一寸。 月事不通,奔泄气上下引腰脊痛,刺气穴,入一寸,灸五壮,在四满下一寸。 胞中痛、恶血,月水不以时休止,腹胀肠鸣,气上冲胸,刺天枢,入五分,灸三壮,去肓俞一寸半。 小腹胀满,痛引阴中,月水至则腰背痛,胞中瘕,子门寒大小便不通,刺水道,入二寸半,灸五壮,在大巨下三寸。 月水不利,或暴闭塞,腹胀满癃,淫泺身热,乳难子上抢心,若胞不出,众气尽乱,腹中绞痛,不得反息,正仰卧屈一膝伸一膝,并气冲上,针入三寸,气至泻之,在归来下一寸动脉应手。产余疾,食饮不下,奔豚上下,伤食腹满,刺期门入四分,灸五壮,在第二肋端。 乳痈,惊,痹,胫重,足跗不收,跟痛,刺下廉,入三分,灸三壮,在上廉下三寸。 月水不利,见血而有身则败,乳肿,刺临泣,入二分,灸三壮,在足小趾,次趾间,去侠溪一寸半。女人疝及小腹肿,溏泄,癃,遗尿,阴痛,面尘黑,目下 痛,漏血,刺太冲,入三分,灸三壮,在足大趾本节后二寸中动脉。 女子疝赤白淫下,时多时少,暴腹痛,刺蠡沟,入三分,灸三壮,在内踝上五寸。 女子无子,咳而短气,刺涌泉,入三分,灸三壮,在足心陷者中。 乳难,子上冲心,阴疝,刺冲门,入七分,灸五壮,在府舍下上去大横五寸。 女子不下月水,痹惊善悲不乐,如堕坠,汗不出,刺照海,入四分,灸二壮,在内踝下四分。又主女子淋,阴挺出,四肢淫泺。 血不通,刺会阴,入二寸,留七呼,灸三壮,在大便前小便后。 子脏中有恶血内逆满痛,刺石关,入一寸,灸五壮在阴都下一寸。 肓门 主乳余疾。 三里 主乳痈有热。 神封 膺窗 主乳痈寒热,短气卧不安。 乳根 主膺肿乳痈凄索寒热,痛不可按。 太溪 侠溪 主乳痈肿溃。(又云∶侠溪主小腹坚痛,月水不通。) 大泉 主妒乳,膺胸痛。 大赫 主女子赤沃。 四满 主子脏中有恶血内逆满痛疝。(又云∶主胞中有血。)

  中极主拘挛腹疝,月水不下,乳余疾,绝子,阴痒。气冲 主无子小腹痛。 支沟 主女人脊忽目 赤。 筑宾 主大疝绝子。 阴廉 主绝产。 涌泉 阴谷 主男子如蛊,女子如阻,身体腰脊如解,不欲食。 大泉 照海 主不字,阴暴出,淋漏,月水不来,多闷而心下痛。

  (又云∶照海主阴挺下血,阴中肿或痒,漉青汁若葵汁。)


千金方

《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5条名句
天无一岁不寒暑,人无一日不忧喜
世无良医,枉死者半,此言非虚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0条评论